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美文美图  > 正文

荡秋千

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4-23 09:48

儿歌曰:春风里,打秋千。大妮子,红衣衫;二妮子,绿镶边;三妮子,黄色的褂子紫垫肩。一悠蝴蝶来作伴,二悠花眉绕头转,三悠彩云眼前飘,四悠秋千绳要断。

秋千,这种悬挂于两树或木架之间的简单装置,以它特有的韵律,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摇曳了数千年,荡出了对自由的向往、对欢乐的追求。

秋千制作,因地制宜,各具特色。北方多用结实的榆木、槐木做架,秋千绳常以麻绳多重缠绕。南方则喜用竹材,取其轻巧灵动。

春日,是荡秋千的最好时节。北方刚解冻的院落中,总能见到秋千的身影。女孩们裙裾飞扬,笑声如铃;男孩们你推我搡,争相登高。秋千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,仿佛要将人送入云端。

过去,乡村小学里体育器材不全,老师们便自己动手做秋千架,让孩子们自由嬉戏。尘土飞扬的操场上,欢闹的村童,和旭的春风,伴着吱吱作响的秋千架,一派温馨的诗情。

古时秋千,尤与女子结缘。深闺中的女子,借此方能一窥墙外春光。在礼教森严的年代,荡秋千成了女子难得的放纵时刻。

现代都市中,秋千多以钢铁塑料制成,整齐排列在社区公园。虽失去了往日质朴,却延续着同样的欢乐。每当看到孩子们在秋千上开怀大笑,便知这古老的游戏依然充满生命力。秋千荡起的不仅是身体,更是人们对无拘无束状态的永恒向往。

秋千穿越时空,始终承载着人类最本真的快乐。当秋千再次荡向高空,那种瞬间的飞翔和失重感,或许正是我们疏解现代生活重压的最好方式。 

文/孔伟建 图/王世会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